冷冻经济鱼系列

1年吃掉100万吨!带鱼捕获量年年在下降它会像大黄鱼一样枯竭吗

发布时间:2024-02-13 栏目:冷冻经济鱼系列

  要知道,带鱼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一条成年母鱼一次能产下3万余粒卵,大部分都能成功孵化。

  据统计,一条母带鱼一生可产下130万粒卵,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带鱼资源的丰富和可持续性。

  明朝时期,人们曾在几次大规模饥荒中将带鱼拿来蒸煮,以此充饥,当时不少人连树皮都啃食以维生,而带鱼相对更易获得,成为了人们的救命稻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驻守秦皇岛的士兵平日很难吃上鱼类,带鱼更是稀有,只有节日期间才有幸尝到,当时带鱼的天敌如鲨鱼、章鱼等被大量捕杀,带鱼才得以在海洋中快速繁衍生息。

  小带鱼出生后,会进行昼夜垂直迁徙,晚上到浅海觅食,白天回深海,一天能游动数公里。这种高活跃性有利于带鱼快速积累体力和营养,促进生长。

  成年带鱼的体型可达70厘米,一般重量在300-500克,这样的产量和产能,保证了持续稳定的带鱼供给。

  带鱼的洄游性非常强,还会形成季节性的聚集,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带鱼的主要洄游期,当时正值中国过年前后,各地渔民趁此时节出海捕鱼,一次能捕获上万条。

  而带鱼经过冷冻运输之后,就可以及时到达全国各地,满足大家过年的大量需求。

  带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肌肉细嫩紧实,脂肪含量适中,蛋白质、钙、磷、钾等营养成分丰富。

  更重要的是,带鱼属于深海鱼类,口感弹牙,是上好的海鲜,中国人习惯食用带鱼做成各种传统美食,烹调方法五花八门,深受食客欢迎。

  时至今日,中国仍是全球带鱼捕捞大国,每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四。

  带鱼曾经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但近年来带鱼的产量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带鱼曾经是我国每年产量最高的海鲜品种之一,作为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经济鱼类,带鱼一直深受国人喜爱。

  但现在去市场上买到野生带鱼已经越来越难,价格也慢慢变得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些不负责任的渔民为了眼前利益,为了捕获更多鱼类,使用细密的“绝户网”的渔网来捕捞带鱼,这种网目更小,可以一网打尽全部鱼类,而这也对带鱼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冲击。

  人工养殖的带鱼因为缺乏自然筛选,体型较小、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养殖环境无法模拟带鱼的自然生存环境,繁殖力下降。

  “这价格,我都不确定买不买的起了,小时候,我们一家人春节能吃上3、4条大带鱼,现在带鱼已然成为稀缺的美味。”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海、东海、南海等主要渔场已经设立了为期2-3个月的禁渔期,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遏制了资源过度开发。

  2021年,长江流域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10年禁渔,希望可以恢复这一重要渔场的生物多样性。

  10年后,1967年大黄鱼的产量更是暴涨至10.16万吨,由此可见当时大黄鱼资源之丰富。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渔民为了短期利益,过度捕捞这些经济鱼类,导致它们的数量在短短几十年内急剧下降,其中,大黄鱼的灭绝速度尤其惊人。

  1973年之后,大黄鱼的自然鱼汛完全终结,其野生资源几乎在中国的海洋中消失,曾经大黄鱼供过于求,需要直接废弃处理的情景已成历史,现今野生大黄鱼异常稀少,价格高达成千上万元,可谓天翻地覆。

  面对大黄鱼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国家试图采取人工繁育进行挽救,但因大黄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即便科研人员列为“七五”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项目,至今野生大黄鱼资源也未能恢复生机。

  类似大黄鱼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华白鲟和中华鲎等物种身上,这些曾经数量繁盛的鱼类,也在过度捕捞下雪上加霜,数量急剧下降至濒危状态。

  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这代人必需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行海洋禁渔政策,通过科学设计禁渔期和区域,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取得显著成效。

  以长江流域为例,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禁渔令,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据报道,禁渔实施两年来,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已然浮现明显复苏迹象,而禁渔区内的各类鱼类数量增加,鱼类种群结构更趋合理,生物多样性也有所提高。

  这充分证明了禁渔政策对资源保护的非消极作用,当地渔民通过接受培训,转型从事旅游业,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在我国近海水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定期禁渔,每年在黄海、东海、南海设立2-3个月的禁渔期,减少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压力。

  多年来,近海鱼类储量明显地增加,一些珍稀鱼种也有所恢复,这也为沿海居民提供了充足而可持续的渔业资源。

  与陆地资源不同,海洋渔业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可更新性,合理的禁渔令可以使鱼类有足够时间繁殖生息,以此来实现资源的自我修复。

  我国根据不同水域的资源状况,科学设计禁渔时间和范围,并配合监管执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伴随着渔业资源量的增加,沿海多地渔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部分省份增幅达到10%以上,如福建、广东等传统渔业大省渔民收入增长强劲,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专家指出,这也彰显出了只有让海洋“休养生息”,渔民才可以获得真正的长治久安。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