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鱿鱼原料系列

东海渔业年交易量的一半只能做饲料

发布时间:2024-02-08 栏目:冷冻鱿鱼原料系列

  “1997年,石浦这边夫妻吵架的、打架的、离婚的,非常多,为什么?因为亚洲金融风暴,造船和渔业都不景气,很多失业在家。”宋志龙的谈吐很幽默,像在说书。如果说王启辉一家是土渔民,那么,洗脚上岸的宋志龙就是真正的渔二代,他开的是丰田锐志车,住的是一幢三层小别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卫星电话,看看自己的渔船在什么位置。

  父亲宋元也是渔民,他家的第一艘渔船是从当时象山渔业队买来的木壳船。“1994年,为发展远洋渔业,象山号召造铁壳船,当时我听了就来兴趣了,与人合股造了一艘2000多吨位、350马力的双拖铁壳船,速度也很快,现在很多新型渔船和捕鱼技术都出来了,我的船也跟不上了,今年我又新造了一艘渔船,里面设施跟五星级宾馆似的,9月16日刚下水,现在在南太平洋上捕鱼,半个月回来一趟。”现在他船上有8个人,来自四川、安徽、宁波等地,他嘱咐船员要科学捕捞,不能像有的渔船那样用耙泥到泥床上去拖海参,说起过度捕捞,宋志龙就来气。

  近年来,象山远洋渔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当地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渔需物资供应业,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同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盛安明无疑就是受益者。盛安明今年47岁,看上去很精明,几年前,他从山里搬到石浦,在这里的农贸市场卖海鲜,由于经常到水产城拿货,他也从中看出了一些门道,于是他和侄女婿索性在象山中国水产城租了一个店面,专门为他人做海产品代销,把东海的海产品卖到了全世界,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

  如今,盛安明在水产城附近建了3个冷库,里面存放着几百万元的鲜货。记者发现,盛安明冷库的一条横幅,让他成了水产城的“名人”:“专供杭州联华超市总部”。今年象山开渔节时,杭州联华华商集团与象山中国水产城签订了采购协议,将今年开渔节第一网打捞的优质海产供给杭州联华超市。盛安明从中嗅到商机,开始向杭州输送新鲜水产,“目前采购量并不大,每月只有30万元-40万元的货。”盛安明说。盛安明的冷库,按照出口标准,温度控制在零下23℃-25℃之间,存放的都是野生黄鱼、鲳鱼、带鱼等高档鱼。“目前每年交易额有1亿元,但利润并不高,一年只能赚500多万元。”

  要了解东海渔业,象山中国水产城自然是一个饶不开的地方,象山、舟山等地的很多海鲜都在这里交易。PZS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老胡是石浦人,以前也是渔民,后来不干了就在水产市场帮人拉货。由于水产城是24小时交易,水产城早上人并不多,只有少数刚刚上岸的水产在这里交易,附近马路上,停满了来自山东、福建等全国各地的冷冻车,这都是到这里来批发海鲜产品的。

  走进水产城,海腥味扑鼻而来,地上摆着一排一排的白色塑料框子,里面装的都是小带鱼、小鲳鱼以及小虾潺,有的带鱼只有筷子宽、小鲳鱼也只有纽扣大,“这些鱼人是不能吃的,大多数都用在做鱼粉和饲料。”老胡称这些小鱼虾为“基料”。

  在老胡的记忆里,6年前,在这里交易的多是成鱼,很少看到这样的鱼苗,但最近几年,这样的基料鱼慢慢的变多,“这几年拉过的海产品中,基料几乎占了一半,而且慢慢的变多。”对这种现场,老胡已经见怪不怪了。

  象山中国水产城1995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后经改造升级,成了一个集交易、中介、保鲜、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水产品交易批发商业市场,吸引了大批舟山、温州、台州、福建、江苏、山东等周边省市渔船和全国各地客商,年水产品集散能力达40万吨,年交易额达40亿元,被誉为“亚洲第一水产交易市场”。

  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这样的基料鱼,几乎占了水产城交易量的50%。如果按照年水产品交易量40万吨计算,其中就有20万吨这样的小鱼虾在此交易。“这是渔政部门监管的缺失,看着这些小鱼小虾我们也心疼,你不捕捞别人也会捕捞的,我们也是没有很好的方法,虽然水产城一直在号召科学文明捕捞,但收效甚微。”象山中国水产城管委会有关人员这样说。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