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个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成运行稳定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了解到,以南宁为试点的广西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系统于2023年底正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目前已实现全天24小时实时监测能力水平。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是基于自动监测网络为核心的一套硬件+软件相结合的噪声智能检测系统,可对检测区域的噪声实现自动检验测试数据实时传输、监测设备远程质控、突发声源自动预警、环境质量实时排名等,通过对城市声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管理员足不出户就可掌握整个城市的声环境实时状况。
自治区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大气监测与预警预报室高级工程师黄增:“比如说今年2月,数据审核人员发现凤岭北有1个点位超标,通过手机APP查询,发现有1个突发噪声,通过调取录音,能判断这个点位周边有人放鞭炮。自动监测系统的建成,可以通过声源识别、声源溯源系统,判断出超标的声源是什么声音。”
去年6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要持续推进全区声环境质量改善,力争到2025年,广西14个设区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区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目前南宁已建设20个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点位,覆盖青秀、西乡塘、武鸣等7个行政区,包括文教办公、居民住宅、工业公司及道路交互与通行等4类功能区。
自治区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大气监测与预警预报室高级工程师黄增:“这套自动监测系统能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它能够识别噪声声源,且能实时录像录音,实时采集数据,能改变以往监测频率低、数据代表性不足的弊端。”
根据相关方案,今年年底前,广西要完成柳州等13个设区市180个功能区声环境监视测定点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2025年起,广西将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