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渔民再次捕获大黄鱼卖出42万天价!濒危的大黄鱼泛滥了吗
2022年3月3日,新闻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在浙江宁波峡山村中,一对渔民父子出海打渔,意外捕获了一条身长超过90公分,重达七斤一两的巨型野生大黄鱼。消息一出,立刻就被前来购买的顾客以。不少村民都前来观赏这条罕见的大黄鱼,渔夫王明明也将自己手捧黄鱼的照片发上了朋友圈,引来众多好友的点赞,其中一位来晚了的顾客更是喊出6万元的价格,希望能抢到这条巨型黄鱼。
这是开年以来,宁波渔民第二次捕捞到巨型黄鱼的好消息。早在1月14日,宁波象山县渔民林海平就在东海海域用网打捞起了多达2450公斤野生大黄鱼,以957万元的价格打破了历史成交记录。
短短两个多月内,渔民就两次捕获到巨型黄鱼,一条巨型黄鱼为什么能开出4.2万元的高价呢?濒危的黄鱼在我国真的再次泛滥了吗?
提起大黄鱼,可能会有人觉得陌生,说到黄花鱼,那可就亲切多了,黄花鱼作为餐桌上的常客,肉质鲜嫩美味,逢年过节还是送礼的海鲜佳品。黄花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都属于中国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也被誉为“中国国鱼”。近年来,我们常见的多是小黄鱼或者养殖黄鱼,纯野生黄鱼是很稀有的,巨型野生黄鱼更是可遇不可求。市场上对野生黄鱼的开价一直不低,但是还从未出现过单只黄鱼突破4万元的大关的情况。
首先是因为大黄鱼的经济价值高,作为餐桌上的宠儿,大黄鱼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鱼肉鲜美细嫩,富含蛋白质,老少咸宜。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清蒸黄鱼”、“松鼠黄鱼”都是知名的好菜,它还是中国餐桌上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着来年能“年年有余”。黄鱼不但可以新鲜食用,也能制作罐头保存。它浑身都是宝,鱼鳔可以晒干做成黄鱼胶、鱼肚。
其次大黄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些中、西成药的原料。鱼鳔炒炼焙黄制成中药”鱼鳔胶珠“,可治疗消化性溃病、肾结石等疾病,鱼耳石研磨成粉末后可与其他中药配制成“鱼脑石散”,对治疗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更何况大黄鱼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都爱吃。一些嘴刁的美食家可以直接品尝出野生和养殖黄鱼的区别,野生黄鱼具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品尝后更是让人欲罢不能,于是一些热爱美食的人将“野生黄鱼”捧上了神坛。同时,黄鱼的生长期很慢,野生的黄鱼要经过三四年才可以做到一两斤重。虽然养殖的黄鱼生长周期只需六个月,但是品质可是大打折扣。因此,野生黄鱼的价格节节攀高,市场上需求量大于供应量,市场价也一直居高不下。
70年代初,我国大黄鱼产量高达16.81万吨,堪称世界之最。市场行情报价只有2到3毛钱一斤,那时候的黄鱼能够说是“泛滥成灾”。生活在海边的居民经常可以吃到新鲜又美味的大黄鱼。不过,随着8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交通运输和冷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慢慢的变多的内地居民吃上了黄鱼,对它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渔民发现,野生大黄鱼数量慢慢的变少,过度的捕捞作业使黄鱼数量大幅度下降。另外,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污水未经严格处理就直接排放进大海,造成海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了黄鱼种群的生活环境,这使曾经泛滥成灾的黄鱼变成了濒危物种。
对此,政府格外的重视,耗费巨资集中修复海洋环境。特别是浙江省,从1996年起从福建引入养殖技术,进行产业化人工繁殖。同时,政府相继出台了保护政策,在浙江省划出9个海洋保护区、4个水产种质保护区,保护国家渔业资源。2020年还出台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在此期间禁止天然性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一连串的保护的方法和计划,短期内野生黄鱼的数量仍然不见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野生大黄鱼,更是难寻其踪迹,世界保护组织还将大黄鱼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科学家在定期观测野生黄鱼数值时发现了异常,海域内黄鱼鱼苗短期内数量大增。经过调查后发现,原来是一些渔民为利益,偷偷将人工养殖的鱼苗投入海里,希望可以增加野生黄鱼的数量,然而,渔民的“好心办了坏事”,这个举动反而使野生黄鱼面临更加大的危机,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人类近亲生育下来的孩子大多会有一些疾病,出现畸形儿的比率很高,而这样的一种情况在鱼类中同样存在。人工养殖的黄鱼鱼苗在鱼塘中长期近亲繁殖,孕育出了严重畸形和抵抗力低下的鱼群。这些有问题的人工鱼苗在进入大海以后,会给野外黄鱼带来非常大的危机。它们与野生黄鱼杂交,将疾病和劣质基因带给了野生黄鱼,使种群劣化、基因衰退、抵抗力下降,在面对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更难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黄鱼生活的地理环境也是十分特殊。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黄海南部、东海、日本、韩国和越南沿海。这些国家都处于经济快速地发展的阶段,海水存在污染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严重,海洋捕捞业也十分发达。海洋污染让黄鱼难以生存下去,而过度打捞海鲜也使它们难以找到充足的食物填饱肚子。
同时,在太平洋上天天都会有忙碌的货运轮船经过,沿岸还有不少大型海洋工程建设,这些行为都会产生巨大的声响,产生噪音污染。而黄鱼的头部有一个能感知声音的鱼首石,这样的一个东西是用来发现猎物和躲避敌人的最佳武器,却也成为了威胁生命的特殊器官。当野生黄鱼遇上船只的轰鸣声、工程建设的撞击声,它们会受到巨大冲击,有些甚至会被噪音直接震晕或者震死。
如今,我们正真看到经过几年的努力保护海洋环境,黄鱼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黄鱼养殖产业化慢慢地发展,满足了大部分的市场需求。渔民可以捕捞到巨型黄鱼,这说明野生黄鱼有了合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巨型鱼类捕捞情况,过度捕捞,禁止在禁渔期打捞野生海鲜。关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
[1]水木.2010 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研究报告[R].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10.